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 处:《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第4期252-259,共8页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隐喻模式的比较研究"(10YJA7400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说文解字>字(词)汇隐喻语料库的汉英语言隐喻模式比较"(12BYY005);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比较词源学"(JA08069S)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从语言学的本体出发来讨论George Lakoff(乔治·莱考夫)认知隐喻学的基本主张,通过实际语料的分析揭示了认知隐喻学在分析具体语言现象上面临的挑战,以实际语料彰显了认知隐喻学的四个主要问题:(1)忽视对于隐喻的历时分析;(2)过多沉湎于"普遍主义的认知心理模式";(3)对隐喻形成的精神文化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4)对基于语料库的词汇证据重视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将历史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到认知隐喻学研究中,克服认知隐喻学因缺乏数据支持在历时分析和联系文化解释语言现象方面存在的局限。本文还提出基于语料库的跨语言词汇隐喻的历时研究的一些思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