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与马克思》的叙事模式及艺术意味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兴文[1,2] 巫阿苗[3] 

机构地区:[1]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2]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3]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电影文学》2013年第2期67-68,共2页Movie Literature

基  金: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0sk196);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1sk145);安徽理工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057);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团队项目(项目编号:wyky2011-1)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澳大利亚黏土动画《玛丽与马克思》参与很多动画影展皆获大奖。电影情节简单,但叙述方式堪称经典,把观众带入了一场有关友情、自我和剖析自我的精神之旅。本文基于叙事学的叙事交流理论,探讨了影片的叙事交流模式及其艺术意味。影片存在两个层次的叙述模式:一个是故事外叙述者(即画外音)与观众的交流层,另一个是故事内叙述者玛丽与马克思的交流层。两个层次相辅相成,在两者的激荡之下,实现了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的信息与情感交流,使文本的意义浮出水面。

关 键 词:《玛丽与马克思》 叙述者 受述者 叙事交流模式 

分 类 号:J954[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