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
出 处:《财会通讯(中)》2013年第1期62-63,共2页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基 金:山东省教育厅立项的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J10WG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工具,最初应用于企业。它以战略为核心,从财务、顾客、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价企业的管理绩效,每个维度都细化为目标和具体绩效指标,四个维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年来,作为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基金会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探讨一套适合于基金会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并指导基金会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一、基金会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一)基金会绩效评价的特点企业绩效评价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理论成果非常丰富,但在非营利组织中还没有成熟的绩效评价理论可供借鉴。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中的一类,其性质与企业有本质不同,冈此基金会的绩效评价存在其独特性。(1)使命是绩效评价的最终衡量标准。利润是评价企业绩效的可靠标准,但基金会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不能采用利润作为衡量基金会工作好坏的最终标准。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是依据使命建立并开展工作,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评价基金会工作应当考察其是否履行了使命。因此,作为基金会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使命应当是基金会绩效评价的最终衡量标准。(2)存在聚财与散财的双重评价。企业生产产品,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产品价值,最终达到股东财富价值的最大化,整个环节是一个聚财的过程,企业绩效评价就是对这一聚财过程进行评价。基金会通过宣传等途径筹集资金,这也是聚财的过程,但基金会最终要将聚集的财富用于公益事业以完成使命,必须要有一个散财的过程。只有聚财,才能散财;不进行散财,聚财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对基金会不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