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朱熹的鬼神观辨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兵[1] 

机构地区:[1]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  处:《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26-32,共7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12SKBS212);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礼乐的哲学世界"(11YJC720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朱熹的鬼神观主要是在有关礼乐的讨论中形成的,它既与传统礼学一脉相承,又有着较为浓厚的理学背景,是儒家鬼神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鬼神"实有",源于理气的共同作用;出于"正理"的鬼神"无形与声",而"非理之常"的鬼怪却有可见之"形质";鬼神思想是构成礼学的重要部分,鬼神与礼乐有着内在相通性。朱熹对鬼神的讨论,主体上是一种哲学化的鬼神观,但十分复杂,它既有较强的理性主义精神,又受到了世俗的鬼神迷信及佛道二教的影响,从而染上了一定的非理性色彩,可视为传统儒家鬼神观念的一个代表,具有历史的普遍意义。

关 键 词:朱熹 鬼神观 礼学 理学 

分 类 号:B244.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