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跃忠[1]
出 处:《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5期94-100,共7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26);"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湘教通〔2004〕284号)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1B051)
摘 要:对戏曲语言的研究,人们一直侧重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而且往往是就具体作家、作品作出分析,如说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语言本色、当行,王实甫的杂剧语言绮丽如“花间美人”(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而鲜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戏曲中的民俗语言如口彩语、咒语、称呼语、詈语等进行研究。本文即拟做一尝试,对戏曲舞台上广泛存在的口彩语所关涉的具体内涵做一简要论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