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永安[1]
出 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C710043);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0341)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道德或被表述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或直接表述为"道德是意识形态"。凯.尼尔森认为这些表述中的道德是特指意识形态的道德,并非是对道德一般本质的揭示,它揭示了意识形态道德的社会起源及其功能,而且,这些表述只是对意识形态道德的一种社会学解释,这里并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道德的批判也并不意味着是对规范性道德的否定。尼尔森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在意识形态的道德与规范意义上的道德之间做出区分,进而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反对道德说教的真实含义,对探究马克思主义究竟有没有自己规范性道德的问题,对克服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反道德学说的倾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