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 处:《当代法学》2013年第2期14-23,共10页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诉讼证明模式研究"(11BFX111);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证据合法性的证明问题研究"(2012B3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在经历了对文革中"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痛定思痛及对"重实体轻程序"及"惩罚犯罪"单一刑事诉讼目的观的深刻反思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逐渐形成了反映刑事诉讼特有规律且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程序正义理论、人权保障理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理论、刑事证据理论及蕴含丰富价值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创新理论等。上述理论变革深入推动了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促进了刑事法治的完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