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作品数:34被引量:45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刑事诉讼法律事实非法证据排除刑事审判中心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求是学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中国审判》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程序性事实观下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路径探究
《法学论坛》2025年第1期27-38,共12页杨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事实形成机制研究”(21AFX014)的阶段性成果。
程序性事实观是证据法与程序法关系的高度凝结,是一种理性的事实观,其能够打破结果性事实观的局限与束缚,为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提供直接、有效的理论支撑。程序性事实观下,刑事证据制度的体系化重塑应首先明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立...
关键词:程序性事实观 事实 证据规则 证明制度 
刑事诉讼事实形成机理探究
《法学文摘》2022年第3期34-36,共3页杨波 
一、引言伴随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改革陆续全面推开,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法治化、多元化的飞速发展,事实问题作为刑事司法的根基性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其一,传统的事实发现理论主张一种结果性事实观,对日新月异的...
关键词: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程序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 刑事司法 程序法治化 理论解释力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 事实观 
刑事诉讼事实形成机理探究
《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7期29-31,共3页杨波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事实形成机制研究”(21AFX014);2018年度土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18ZDA139)。
一、引言伴随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改革陆续全面推开,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法治化、多元化的飞速发展,事实问题作为刑事司法的根基性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其一,传统的事实发现理论主张一种结果性事实观,对日新月异的...
关键词:刑事程序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 刑事司法 刑事诉讼 程序法治化 理论解释力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 根基性 
刑事诉讼事实形成机理探究被引量:31
《中国法学》2022年第2期163-183,共21页杨波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事实形成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1AFX014)的阶段性成果;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39)的阶段性成果。
以往的事实发现理论将裁判事实看成是单方反映和发现的结果,追求诉讼认识与客观实在的符合,是一种结果性事实观的体现。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认识活动不能被简单地化约为主客体间的关系,法律事实是在诉讼活动主体间的行为和交互作用中生成...
关键词:程序性事实观 程序性共识 博弈性事实 合意性事实 
以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为核心——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功能之反思与重塑被引量:39
《当代法学》2019年第6期132-145,共14页杨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18ZDA139)的阶段性成果
证据法是规范事实认定之法,其核心功能指向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我国2010年以来的证据制度立法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主体,与事实认定的准确性要求之间存在功能悖反;以防范冤错案为主要目标建构起来的证据审查判断规则,亦难以满足事实认定...
关键词:证据制度 事实认定 证据资格 证明力 证据审查机制 
论认罪认罚案件中值班律师制度的功能定位被引量:47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34-43,共10页杨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立法完善研究"(15BFX0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合宪性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JJD820006)
国外值班律师制度的确立是其刑事辩护制度日臻完善的结果,其基本功能是为被追诉人提供应急性的法律服务。基于中国当下刑事程序改革的新发展及刑事辩护率低下的现实,认罪认罚案件中确立值班律师制度主要是为实现有效辩护的功能。认罪认...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值班律师 有效辩护 
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刑事冤错案防范机制研究被引量:20
《当代法学》2017年第5期132-141,共10页杨波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立法完善>(15BFX093)的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纪检程序中自书材料的证据价值研究>(2015LZY003)的阶段性成果
刑事错案多源于错误的事实认定,错案的防范应对事实的形成机理加以深刻的反思。侦查中心主义下,事实定格于侦查,无法实现对证据能力的审查,庭审证明形式化、证明标准虚置,辩方的主体地位及诉讼权利受到压制,冤错案的发生在所难免。以审...
关键词:审判中心主义 冤错案 证据裁判 庭审实质化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印证化之批判被引量:53
《法学》2017年第8期152-163,共12页杨波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立法完善研究>(项目批准号:15BFX093)的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纪检程序中自书材料的证据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LZY003)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刑事证明标准是衡量裁判者内心主观信念程度的标尺,是主观范畴。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从确立之初就选择了客观化的立场,以实事求是对抗自由心证,以客观验证代替裁判者内心的主观信念程度,形成了刑事证明标准的印证化。由"供证一致"到印...
关键词:证明标准 印证化 主观转向 审判中心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的中国特色为视角被引量:6
《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7期94-103,共10页杨波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司法部社科研究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性规则研究"(12SFB202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立法完善研究"(15BFX093)
中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兼顾了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三机关"的关系及刑事庭审程序局限性的要求,强调"三机关"的职权排除及审前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重要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审查起诉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面临非法证据排除基点亟...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审查起诉 证据能力 证明力 
审判中心下印证证明模式之反思被引量:36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190-200,共11页杨波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FX09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立法完善研究"
印证与自由心证并非证明模式,而是裁判者确定证据的证明力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所遵循的裁判方式。印证应事实查明活动的要求而产生,以非实质化的证明活动为支撑:依据印证裁判,强化了查明事实真相的要求,忽视了程序正当性的保障;依...
关键词:证明模式 裁判方式 印证 自由心证 审判中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