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出 处:《新中医》2013年第4期6-8,共3页New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编号:09-YB02)
摘 要:目前,对脾阴的论述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概念、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及治法方药5个方面对脾阴及脾阴虚证进行了探析,冀使脾阴学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认为脾阴是水谷所化生之精微物质,是脾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助运化、濡养、制约阳热和宁静功能4方面。凡饮食失调、忧思劳倦、五脏虚损、六淫致病以及妄用汗、吐、下、温之药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津血亏虚,皆可导致脾阴功能减退,即脾阴虚证。证候表现主要包含助运失职,水谷不化;阴血耗损,肌体失养;阴不制阳,虚火内燔3方面。治疗方法为补脾滋阴法,用药应以甘平为主。
分 类 号:R223.1[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