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巍[1,2]
机构地区:[1]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浙江绍兴312000 [2]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 处:《哲学动态》2013年第4期76-82,共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基金)“现象学对认知科学的意义”(10YJC720052);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迈向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神经现象学研究”(2011bs0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传统现象学视角下交互主体性的身体性基础 对于现象学的交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思想如何克服笛卡尔主义留下的他心(otherminds)难题,或许索克拉夫斯基(R.Sokolowski)的概括最为精确:“我们不仅把世界理解成被给予他人的;我们也能转向这些他人,并且把他们经验成与我们自己相像的,经验成显露的接受者,他们能够回应我的辨识,并且把我们看成是与他们自己相像的”。
关 键 词:交互主体性 现象学视角 神经 笛卡尔主义 主体间性 身体性 接受者 他人
分 类 号:N031[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