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莱格尔关于“浪漫诗”理论的历史解释原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继云[1] 陆杰荣[2,3]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2]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3]辽宁省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地

出  处:《现代哲学》2013年第2期9-12,共4页Modern Philosophy

摘  要: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关于"浪漫诗"的理论旨在强调精神自身的发展、变化,反对当时站在强势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关于把历史纳入逻辑的形式框架中的诠释,突出了历史的偶然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等特质,把历史视为变化着的生命体的运动。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的"行动"哲学,目的在于使传统哲学在其自身内所不可克服的主客关系矛盾在有限和无限的永恒"生成"中达到统一,其方式是采用"断片"的形式以对抗理性主义的"体系",他的主张和理论诉求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哲学所继承。

关 键 词:浪漫诗 历史 生成 断片 

分 类 号:B516.39[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