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精神的式微和嬗变——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结尾的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昆[1] 

机构地区:[1]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  处:《山花》2013年第5期141-152,共12页Mountain Flowers

基  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身份与叙事:后新时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研究”(CXZZ12_036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新时期之初,“伤痕”、“反思”小说的结尾普遍存在着“希望原理”,蕴含着知识分子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乐观期待。[1]种乐观正是历史转型期人们的理想、激情的释放和体现,表明其时知识分子对改造社会、获得幸福生活具有强烈的期待和信心。然而,随着“新启蒙运动”在1980年代末以失败告终,文学史转人后新时期,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结尾已经失去了想象和构建美好未来的信心,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主人公大都有出走、死亡、沉沦或疯癫的结局。

关 键 词:知识分子题材 小说结尾 后新时期 乌托邦精神 意义 嬗变 式微 幸福生活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