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殷学明[1]
出 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6-59,共4页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8CZW004);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2192)
摘 要: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一种修辞手法,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先秦两汉时期,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萌发期;二是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即该不该用的讨论期;三是宋代以后用事开始趋于成熟,进入如何用的成熟期;四是从晚清到五四时期即该不该要的式微期。用事在历时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技术可控性,而且还积淀了深厚的审美文化特性。究其实质,用事是征圣宗经文化观念的产物,其审美特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事"是时间性存在,用事将审美空间时间化,形成诗性流审美;二是"事"是想象性存在,用事将审美空间无限化,形成意境审美。用事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