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盛正发
机构地区:[1]中国院校研究学会 [2]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 [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 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44-44,共1页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主持人语创新是人才强国的时代要求,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综合围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论是发达同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的教育家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美国大学在服务社会和变革社会方面仅次于美国政府,是社会新思想的源泉、推动者,是青年人和教师创新思想碰撞、火花进发的地方;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不断创新知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离创新性校园的距离还较远。
关 键 词:创新人才培养 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责任感 发展中国家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高素质人才 科学发展
分 类 号:G40-012[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25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