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巧临[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第4期37-38,共2页
基 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典籍英译研究(项目编号:12C0099);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项目编号:[2005]280(86)>
摘 要:《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在我国儒家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不朽的经典之作,其翻译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名家都尝试翻译它。20世纪诗经翻译,最出名的莫属理雅各的《诗经》翻译版本,理雅各在翻译中,力图全面展现出中国夏商周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全貌。然而,由于中西思维的差异,让其译文无论在"忠实地反映方面"还是在"艺术地再现"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是理雅各对《诗经》原著的理解和诠释。中学与西学的差异,构成了理解和诠释的障碍,而文化的认同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理解和诠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