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灵娜[1]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50007
出 处:《校园心理》2013年第4期269-270,共2页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摘 要:旁观者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发现,它是指当一个人面对他人的困境时,如果有他人在场并可以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个体会表现出比独自一人条件下更少的助人反应。简言之,他人的出现抵制了助人行为。最早引起心理学家对旁观者效应探索的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凯蒂小姐遇害案,随后,人们相继探讨了各种情境下的旁观者效应,Latan6和Dabbs最先通过“癫痫发作”这一紧急事件探讨旁观者效应,发现当被试认为有他人知道另一房间的癫痫患者发作情况时,助人行为明显少于被试认为只有自己一人知道这一紧急事件时的助人行为,即出现了旁观者效应。
关 键 词:旁观者效应 紧急事件 癫痫发作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家 癫痫患者 行为
分 类 号:B844.2[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