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图像意识的发生与内在逻辑关系——以柏拉图、胡塞尔和英伽登的“图像”理论为中心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绂文[1,2]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430074 [2]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550025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46-51,共6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项目编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图像学研究是近年来西方视觉文化研究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主要研究的关注点是艺术史绘画"图像"和当下我们读图时代中的各种视觉"图像",而对"图像"哲学考察并不太多。本文从现象学哲学的角度试图厘清柏拉图、胡塞尔和英伽登对"图像"的来源与逻辑差异,认为柏拉图用神之"光"来遍照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视觉和灵魂中形成"像"与"象"(相)共同交织的"图像世界";胡塞尔则用主体意识之"意向性"来构造人之"图像意识"的三重结构;英伽登则在胡塞尔"图像意识"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化为"表象"的"类似性"完善胡塞尔的"图像意识"的"摹像性",从而确定人在"图像意识"中能本质直观的"观相"行为。

关 键 词:柏拉图的“影像” 胡塞尔“图像意识” 英伽登的“观相” 

分 类 号:B502.232[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