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绂文

作品数:15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冯至百年新诗信仰早期诗歌故事新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皖西学院学报》《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境界论研究的演进模式与内在逻辑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29-33,共5页罗绂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中国哲学建构中境界论的流变研究"(13XZX008);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贵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11BMZQ044)
"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对本己"人生在世"状态的精神体认,反映个人对生命存在状态和价值追求的自我期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王国维首先将人生与审美之"真"相结合,实现了境界论的现代转化。冯友兰则以...
关键词:境界 演进模式 内在逻辑 
意象:诗意的终结与开端——论唐诗歌意象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7期62-64,共3页罗绂文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贵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11BMZQ044)研究成果
意象作为诗人的诗歌创作终结和读者的诗歌解读开端,是作为诗论家、诗人唐湜在研究和创作中始终关注的理论基本问题。本文从具体的历史境域出发,结合唐湜诗论与现代西方诗学的深层关系,分析了其意象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唐湜 意象 “凝定”的“姿” 终结与开端 
试论图像意识的发生与内在逻辑关系——以柏拉图、胡塞尔和英伽登的“图像”理论为中心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46-51,共6页罗绂文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项目编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图像学研究是近年来西方视觉文化研究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主要研究的关注点是艺术史绘画"图像"和当下我们读图时代中的各种视觉"图像",而对"图像"哲学考察并不太多。本文从现象学哲学的角度试图厘清柏拉图、胡塞尔和英伽登对"图像"的来源...
关键词:柏拉图的“影像” 胡塞尔“图像意识” 英伽登的“观相” 
论埃德加·爱伦·坡小说的魔性审美及其文化根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57-61,共5页罗绂文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文本世界里总是弥漫着恐怖与怪异相混合的魔鬼气息,而魔鬼形象的塑造也贯穿他的整个小说创作的历程,这是学界所没有关注到的一点。埃德加·爱伦·坡小说艺术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最本源动力是一...
关键词:埃德加·爱伦·坡 魔性 根源 
秘密的公开与意义的关联——冯至十四行诗《鼠曲草》的审美解读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3期86-87,112,共3页罗绂文 
贵州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作品阅读与阐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冯至《十四行集》中的第四首《鼠曲草》为例,提出现代咏物诗的审美解读范式:"物"——大自然存在的秘密的公开与作者所觉解到的社会人生意义相关联系,形成了"哲"与"思"交融的审美境界。在这首诗里就体现在鼠曲草作为自然万物本真...
关键词:咏物诗 冯至《十四行集》《鼠曲草》审美解读 
朝圣路上的战争——细读冯至早期诗作《秋战》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年第11期85-87,共3页罗绂文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之阅读与阐释的文学性研究"(项目编号:2007-1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文学经典化历程、现代知识分子面对价值崩溃的信仰危机感和诗歌技艺三个角度出发,对被特殊时代忽略和诗人冯至自己遗忘的早期诗作《秋战》进行发掘式研究和文本细读,认为这首诗在思想探索的深度、时代精神的代表性和诗艺技法上均...
关键词:冯至 《秋战》 文学经典化 价值崩溃 基督信仰 
百年新诗的“新”与“旧”
《文艺研究》2011年第3期158-160,共3页罗绂文 
在新诗近百年发展历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研究者都认为,新诗的诞生及其不断创新之路主要受到西方诗歌、文艺理论的直接冲击与影响,甚至认为这是中国诗歌现代化的惟一道路。
关键词:新诗 “新” 百年发展 西方诗歌 创新之路 文艺理论 中国诗歌 研究者 
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被引量:2
《江汉论坛》2011年第2期98-102,共5页罗绂文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之阅读与阐释的文学性研究"(项目编号:2007-1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长时段的宏观角度考察了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模式,结合新诗的诗歌理论主张,主要从新诗创作的实际这一角度,来追寻百年新诗创"新"历程中的"旧路",即由梁启超发轫,胡适、李金发关注语言,卞之琳、穆旦追寻传统精神的"根本...
关键词:中国新诗 古典诗歌传统 继承 模式 
西方“游戏”审美理论模式的类型研究被引量:4
《艺术百家》2010年第A02期38-41,共4页罗绂文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又极为普遍的人类活动,对于游戏的研究,在西方只有二百多年时间,在中国则刚刚起步。本文从人的审美生成——"人生在世";即人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角度出发,结合"游戏"理论形成、发展和变化,对西方审美游戏理论研究进行...
关键词:美学 文化类型 人生在世 游戏理论 模式 西方 审美文化 
周建军诗歌中的乡土意识管窥——以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和《宛若莲花》为例
《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罗绂文 朱彬彬 
在四川实力型诗人周建军的诗歌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浓烈的乡土意识。诗人以凝视世界的歌吟,在灵动跳跃的韵律中勾勒了巴山蜀水的沧桑悠远,展现着乡土里人的纯朴与困窘;在"泥沙俱下、让人痛心"的时代,阐发着对乡土的忧思与眷恋,也刻录了...
关键词:乡土意识 诗意画卷 忧患 立体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