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意义下嫉妒情绪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机制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长宝[1,2] 林阳阳[1] 段奕君[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  处:《东南学术》2013年第5期38-47,共10页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0YJA63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17208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M510080);福建省高等学校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JA12033S)

摘  要:嫉妒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其发生条件有相邻性和流动性两种因素。嫉妒包含了对嫉妒物的可获得性、他人获取的正当性及制度公平性的认知,是对嫉妒物可望不可及而别人又能及的一种情感评估。良性嫉妒和恶意嫉妒是统一的,二者是同一个连续情感变量的两个极点。从流动性来看,恶意嫉妒的破坏性与嫉妒物的不可获得性而引发的不公平感知有关,善意或竞争性嫉妒与可获得性有关。嫉妒涉及嫉妒者、被嫉妒者及嫉妒物供给者等行为主体。由于社会性嫉妒也有第三方,因此Envy和Jealousy是一致的。在嫉妒行为中,可流动性让嫉妒具有了自我激励的第一行为效应。而不可流动性会导致攻击被嫉妒对象的第二行为效应,以及攻击供给者的第三行为效应。对各类社会管理者而言,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促进嫉妒物的公平分配与可获得性,从而有效防范因仇富、仇权引发的社会动荡。

关 键 词:嫉妒 社会比较 不公平 相邻嫉妒 不可流动性 

分 类 号:B842.6[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