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凤林[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哲学动态》2013年第9期65-70,共6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在伦理学说史上,有人把伦理学划分为康德之前的伦理学和康德之后的伦理学。之所以如此在于,康德确立了一种使人的道德理性应当和能够自己塑造自己的自律伦理学。然而,在俄国存在哲学观点看来,这种自律伦理学具有很大的缺陷。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文学语言和形象,把康德的二律背反看作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唯一杀人凶手,是人的生命根基上的深渊,是魔鬼。舍斯托夫则在哲学上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了尖锐批评:首先,康德赋予人的理性以自主地位,否定超理性经验的意义;其次,康德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命令作为理论理性的逻辑推论不具有理论说服力。这反映了俄国哲学家与康德在理性的自律与自足、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道德命令的作用与局限等问题上的诸多重大思想分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