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的诗歌《致橡树》中的隐喻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珏[1] 韩卫红[1]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下)》2013年第9期151-152,共2页Northern Literature

摘  要:隐喻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诗歌中,使得诗歌中的语言更为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作为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对隐喻的研究从单一的修辞学、语义学发展到从语用学、认知科学等领域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出发,讨论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关联理论主张将隐喻视为一般话语,通过推理,寻找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使隐喻得到更合理的阐释。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宽深化了以往传统的隐喻理论,为诗歌中隐喻的理解提供了独特的观点。文章以《致橡树》为例,探讨了关联理论对于阐释诗歌中隐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关 键 词:关联理论 隐喻 诗歌 

分 类 号:H03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