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下)》2013年第9期151-152,共2页Northern Literature
摘 要:隐喻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诗歌中,使得诗歌中的语言更为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作为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对隐喻的研究从单一的修辞学、语义学发展到从语用学、认知科学等领域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出发,讨论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关联理论主张将隐喻视为一般话语,通过推理,寻找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使隐喻得到更合理的阐释。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宽深化了以往传统的隐喻理论,为诗歌中隐喻的理解提供了独特的观点。文章以《致橡树》为例,探讨了关联理论对于阐释诗歌中隐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