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士部[1]
出 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33-36,共4页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11YJA751005);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013)
摘 要:西方主体间性理论产生于主体性哲学的危机与反思现代性困境的文化语境中,并衍生出诸多的理论形态。主体间性理论的美学向度主要体现在存在论美学、阐释学美学、知觉现象学以及审美经验现象学等理论范式中,并彰显出超越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学术特征。在全球化思潮与反思现代性的双重语境中,中国美学与西方主体间性美学的遇合是必然的;主体间性理论既是学界应汲取的思想资源也是保持良性学术生态的思想方法,西方主体间性美学与中国经验的遇合才刚刚开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