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出 处:《长白学刊》2013年第6期16-20,共5页Changbai Journal
基 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规律及其实现方式研究"(12FKS004)阶段性成果;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历史规律作用机制及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合规律性研究"(10YJC71005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历史逻辑,需要我们首先考察历史必然性如何贯穿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历史必然性应该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坚定不移贯穿下去,但现实社会如何贯彻,则取决于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植根于现实社会环境、反映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实践必然性的把握和贯彻程度。因此,历史具体呈现什么面貌,不能直接归结为历史规律的客观支配作用,在现实意义上,人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精神。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溯源于对民族复兴历史必然性的成功承接,立足于对当下社会实践客观要求的深刻自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