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 [3]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4]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 处:《农业考古》2013年第6期1-10,共10页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11AZD116)
摘 要:关于大豆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对近年来黄河中下游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属植物遗存的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对中国古代大豆属植物利用和驯化过程的基本认识:裴李岗和仰韶时代,黄河中游居民已经利用野生的大豆属植物,龙山时代,黄河中、下游居民普遍利用大豆属植物。龙山时代,大豆属植物种子有变大的趋势,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大豆属植物种子已经可以明显被分为大小两群,大者不仅大于更早阶段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大豆属遗存,而且也明显大于现代野大豆,可能表明出现了具有驯化性状的大豆属植物,即大豆出现了,汉代深耕技术的发展可能促使大豆的驯化性状进一步加强。
分 类 号:K871[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