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习凡
机构地区:[1]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
出 处:《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年第12期161-163,共3页New Curriculum Research
摘 要:数学与哲学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两者一直密不可分,相依相存。在西方,古希腊罗马的神数观念、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观念。都曾经企图用数学来阐释世界的本原。在数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不少数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其中著名的有毕达哥拉斯、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高斯、皮尔逊、希尔伯特、罗素、哥德尔等,在我国当代,也有徐利治、王梓坤等。这是因为客观世界的任何对象或事物都有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哲学是探索整个客观世界最普遍的规律性。而数学仅从量的侧面去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对数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导致数学哲学的诞生。本文力求想用中国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几个中学数学问题.以引发我们用中国哲学的观点来审视、思考数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