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国龙[1]
机构地区:[1]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出 处:《中国美术》2013年第6期74-83,共10页Art in China
摘 要: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教学方法,大抵是教授通过个人的艺术创作经验,结合多年教学方法研究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或称为艺术创作的基础法式。法式的建立并非着意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的,而是通过这种方法论,支撑起学生未来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最终激发出个体"内省"的力量。作为实验艺术系教学团队中的一员,张国龙在文章中提到:"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根本基础的新知识,从而获得一种‘有效性’的获取方式。对于艺术表达的追问可以转换成对获得表达方式与呈现方式的追问。"这种观点的产生与他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德国留学求艺、从当代艺术的"德国学派"中领会和吸收的"材料语言",最终投射到创作与教学领域不无关系。"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张国龙的教学理念就是试图发掘出深藏在学生内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他的学生们对材料试验本身充满着兴趣,而决定试验精神的观念性动力又因人而异,试验、创作、再试验、再创作……在"情感材料"、观念、艺术语言的共同作用下,一群年轻人创作出了个性鲜明的当代艺术作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