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工作记忆中情景缓冲器诞生的必然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国娇 王晓丽[1]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24-29,共6页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基  金:全国十一五教育规划2010年度项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工作记忆发展与干预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编号:EBA100363)

摘  要: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在短时记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成分工作记忆模型。虽然该模型在其诞生的三十多年中科学地解释了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神经影像学等相关领域的大量资料,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语音回路与视空间模板间是如何联结等。该模型就无法合理解释。Baddeley为解决这些问题于2000年在该模型中加入一个新的成分———情景缓冲器(episodic buffer)。情景缓冲器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多维存储系统,受中央执行系统的控制,通过意识觉察存取信息。情景缓冲器的提出为解释工作记忆更复杂的执行控制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完善了三成分模型,使其能解释范围更广泛的现象,因此它的诞生有其必然性。

关 键 词:工作记忆 情景缓冲器 特征捆绑 四成分模型 

分 类 号:B842.3[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