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於梅舫[1]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97-110,共14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海堂与近代汉宋关系”(13YJC7700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学海堂与汉宋学之浙粤递嬗”(13FZS008)
摘 要:清学史叙述中毛奇龄多被描述为清代汉学开山,这更多是后人认识叠加之产物,而非事实。毛氏学术形象,历经数变,见证近代学术演进之大势。与毛氏同时学人,多视其为王学护法,这与其本人抱负相符。降至乾隆时,学人却一边倒地倾向其经学,多从负面角度立论,毫无引为前导之意。至嘉庆时,阮元、焦循联袂推重毛氏,尊为清代经学开山,一改乾隆时学人之见。阮元、焦循之举,意在纠正由惠栋所开而风靡当时之汉学习气,在当时鲜有同道。稍后方东树撰《汉学商兑》,从反向角度树立毛奇龄攻宋学(本意乃从王学立场攻宋)之汉学开山形象,不仅影响后人追溯汉学开始之事实,亦替汉宋之争这一后见助力。如此辨章学术,可助厘清毛氏学说之本意及后世认识迁转,显现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之线索与脉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