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成”到“齐通”——庄子对老子之道物关系的理论转换及其哲学关切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玉彬[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摘  要:钱穆先生认为,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把“物”纳入其理论视域的哲学家。在钱先生看来,孔子只关注人事而未及心物对立之问题;墨家虽然开始注意物之维度,但重在借物讨论由名实而生的知识论;孟子则开始注意到心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仍偏于内心而“不以物之本质为注意讨论之一问题”;只有在庄子哲学之中,“物”才得到了真正的重视,“乃始进而对于外物观察其本质与真相。于是又为先秦思想界辟出一新境界。”①我们认为,庄子哲学的确是通过对“物之来源”、“物之情状”、“物之法则”的探讨而开辟出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理论意趣与存在境界。

关 键 词:庄子哲学 哲学家 老子之道 “生成” 中国哲学史 《齐物论》 紧张关系 “物” 

分 类 号:B223.5[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