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动”到“课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诉求——试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之意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邵晓霞[1] 

机构地区:[1]天水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出  处:《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年第4期24-26,共3页New Curriculum Research

基  金: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批准号:TSA1139)、“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研究”(批准号:TSY201220);甘肃高校科研项目“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课程构建研究”(批准号:2013A-103);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与策略研究”(批准号:GS[2013]GHBZ09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全球化对各国民族教育事业都提出了新的诉求,民族团结教育从“活动”走向“课程”,这是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对其的回应。然而,实施之初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目标、性质、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所充溢的课程意蕴尚不明晰.需要从学理层面予以解读。其应以公民教育达成、技术知识和道德实践知识传承、多元一体社会需求满足为旨归.并体现“国家意志”兼具“地方特色”的性质,还需要彰显注重学生“全人”的发展、针对全体且关注差异、寓民族教育于生活情境、搭建平等对话之公共平台等课程理念;而其价值则应表现为学生需要、知识传承需要及社会发展需要等多维融合取向。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意蕴的明确化,亦是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能够更好发展的应然诉求。

关 键 词:综合目标 公民教育 多维价值取向 

分 类 号:G632.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