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颖[1] 吴翠丽[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出  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9-20,共2页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ks052);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3MLB003)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摈弃了黑格尔的"抽象的自然界",确立了"现实的自然界",在此基础上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不同的劳动状态生成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亦有不同:应然状态的劳动产生积极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相互生成、相互确证、相互表现;而异化劳动产生的则是消极的对象性关系,生态环境发生恶化。马克思认为,解除消极对象性关系,重建积极对象性关系,必须扬弃异化劳动,建立共产主义。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为当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与支撑。

关 键 词:劳动 对象性关系 异化劳动 人与自然 

分 类 号:B507[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