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丽

作品数:26被引量:20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科技伦理风险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滁州学院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府新论》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营养风险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喂养达标与呼吸机拔管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肠外与肠内营养》2023年第4期239-243,共5页李嘉琪 左俊焘 徐瑶 吴翠丽 叶向红 
目的:探讨高营养风险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是否达标与呼吸机拔管的相关性及呼吸机拔管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普通外科ICU接收的105例重症病人,将病人分为拔管成功组(n=55)和拔管失败组(n=50),比较两组病人喂养达标率、喂养不...
关键词:肠内营养 呼吸机拔管 高营养风险 机械通气 
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启示——基于“一五”到“十四五”规划(计划)的文本分析
《滁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83-87,共5页周程远 吴翠丽 
以美好生活目标追求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五”~“十四五”规划中有关“美好生活”理念的主要内容,总结出伴随着“五年规划”的不断发展,美好生活目标追求具有相应的演进特点:追求目标日趋远大、实践途径逐渐完善...
关键词:“五年规划” 新时代 美好生活 当代启示 
马克思劳动观视域下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三重逻辑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3期17-23,共7页崔兴红 吴翠丽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以提升价值观自信为指向的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研究”(16BKS108)。
马克思劳动观是以人的劳动为核心,致力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和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开展劳动,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好生活的产生前提,为我们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深厚的生成逻辑;并以此为关照,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观 美好生活 新时代 三重逻辑 
微博话题事件的情感演化机制分析——基于互动仪式理论的视域被引量:7
《天府新论》2017年第4期128-135,共8页霍然 吴翠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提升价值观自信为指向的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研究"(编号:16BKS108);唐仲英基金会"仲英道德讲堂与中华道德传播研究"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微博具有即时性、互动性都很强的特征,加上大量用户的参与,微博话题事件会在较大社会范围内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互动仪式理论的视域,发现微博话题事件是一种新型的互动仪式,情感是其根本动力。线上的事件参与主体...
关键词:社交媒体 微博话题 事件互动 仪式 情感演化 
“青马工程”对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成效分析——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被引量:7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6-13,共8页霍然 吴翠丽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提升价值观自信为指向的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研究"(编号:16BKS108);2012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基本现代化与推进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编号:12XS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多元复杂。大学生作为一个新兴、有活力的群体,需要积极的思想引导,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提升自身对国家的政治认同。"青马工程"作为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方式,至今已开展近10年。因此,为...
关键词:青马工程 大学生 政治认同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走向和解的认识转换逻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288-294,共7页霍然 吴翠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KS10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MLB003)
马克思早期对于人与自然走向和解的认识发生的深刻转换,反映了从人本主义的预设自然观向现实实践自然观的内在嬗变,在深层逻辑上则体现为从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世界观转变,使得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更深层...
关键词:马克思 人与自然 认识论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被引量:26
《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40-45,共6页吴翠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12&ZD036);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十六大以来党对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发展与创新研究"(13MLB003)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本质在于获取"意识形态领导权",产生基于认同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向度,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在内在机理方面有内合之处,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嵌入日常生活。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 机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3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9-20,共2页王颖 吴翠丽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ks052);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3MLB00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摈弃了黑格尔的"抽象的自然界",确立了"现实的自然界",在此基础上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不同的劳动状态生成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亦有不同:应然状态的劳动产生积极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相互生成...
关键词:劳动 对象性关系 异化劳动 人与自然 
基于批判的超越: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理论逻辑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2期106-113,160,共8页吴翠丽 李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12&ZD036);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十六大以来党对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发展与创新研究"(13MLB003)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诉求,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即基于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社会正义观,重新找到唯物史观视阈下解决正义问题的现实道路,最终实现对旧正义观的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正义 批判精神 
邻避风险的治理困境与协商化解被引量:21
《城市问题》2014年第2期94-100,共7页吴翠丽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风险治理与和谐社会构建
指出邻避冲突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包括邻避设施会产生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影响,成本与收益不均衡分布,现代公民环保意识增强等。认为邻避问题的出现对传统的决策方式提出了挑战,打破了政府—专家的决策制定模式,冲击了命令—控制的决策运...
关键词:城市化 邻避风险 治理困境 协商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