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画中的想象思维存在的原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浩[1] 

机构地区:[1]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第7期175-175,共1页

摘  要:想象帮助动画创作者将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审美对象结合,创造出动画作品。同样在观众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大脑想象接收信息。极具感染力的动画作品能启发观众的审美能动性,唤起对事物的想象,这些想象是在对动画的理解和感受上产生的。动画的假定性要求创作者借用想象为观众展示一种创造生命的可能,一种违背日常逻辑的可能,一种塑造超现实的可能。这些可能恰巧能为观众所接受,在观赏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想象活动,满足审美需要。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动画,观众的想象肯定动画,在这种情况下动画艺术才有了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当观众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心理认同才会产生。观众对动画的假定性的接受,在于其能否满足观众特定的审美需要。

关 键 词:想象 界定 假定性 审美需要 

分 类 号:B83-0[哲学宗教—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