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正名理论的文化诠释看先秦名辩思想的社会文化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美玲[1] 张晓芒[1] 关兴丽[2]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 [2]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300134

出  处:《江淮论坛》2014年第3期110-114,193,共5页Jiang-huai Tribune

基  金:南开大学哲学院"985工程"项目<先秦逻辑思想与先秦历史文化的互动研究>(NKZX985-201205)

摘  要:荀子较为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中含有丰富的逻辑内涵,同时在其逻辑内涵上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制名原则中逻辑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对"三惑"的逻辑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正名"思想的求真与求善功能的统一。逻辑与文化的统一体现了荀子"正名"思想的显著特点,揭示了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关 键 词:苟子 正名 文化诠释 逻辑的社会文化性 

分 类 号:B222.6[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