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交通警示语的接受美学分析——以衡阳市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东山[1] 

机构地区:[1]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出  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23-25,共3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和谐衡阳背景下交通警示语的多维视角研究";项目编号:2012D16

摘  要:交通警示语不仅发挥着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而且反映了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管理理念及城市的文明程度。本文分析了衡阳市城区主要交通干道的交通警示语特色,并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审美经验、空白召唤等视角剖析了部分案例。文章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交通警示语减少了严肃刻板的警示口吻,增加了亲民关怀的温馨措辞,迎合了管理对象的心理期待,能更有效地发挥交通管理作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 键 词:和谐社会 交通警示语 语言特色 接受美学 

分 类 号:D631.5[政治法律—政治学] H136[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