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呼和浩特010022
出 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年第6期30-36,共7页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
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与内蒙古的实践"(2018ZGH0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共同体"到"共同体意识"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自身发展从零散到聚合的自我认知的生成演化。为了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求我们每个成员增进铸牢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间的交互作用,竭尽所能为自身的未来而努力。在现今的客观条件下,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之基,更要竭力将全国各民族人民最朴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凝聚成无可匹敌的力量,由此才能化解现如今我国面临的民族间团结、国家自身发展、国际关系维系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目标、新高度。本文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是什么""意义"到"如何培育及铸牢"三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问题,这是奠定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的根基,同时,还将会不断修正、完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间文化认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