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安衡[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铁道校区人事办
出 处:《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摘 要:一被良知遗忘的角落 一般认为,所谓人才的流失,就是指"自己的"优秀骨干调离了本单位--在目前宽松的人才流动大环境下,开放、大度的人才引进政策,还使得相当多的人才得以非常自由地从一所高校立即转入另一所高校;此时,带有严格的组织行为内涵与工作程序要求的"调动"一词,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样的现象之出现及其蔓延,于国家、民族而言,当然是大好事;而且这在过去,也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毋宁说,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性地向纵深发展,并直接带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结果,是非常积极的.至少,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充分肯定其正面的价值,即:这种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人才自由流动现象的出现,一则可以使高素质的人才,找到更适合其才能、学识与智慧充分发挥的用武之地;二则也可以让它所带来的"人才流失"的压力,及时转换为重视人才资源的利用的动力,从而在现有条件下,使本单位、本部门原所拥有的智力财富保值和增值.尽管作为普遍的现象,其实践与理论二者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使得现实与理想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但也不能据此就否定其意义.
分 类 号:G649.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