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功能显像诊断及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生弟[1] 刘振国[1] 赵迎春[1] 陈先文[1] 郑仲承 周长福 朱承谟[1] 翁中芳[1] 许德华[2] 蒋芝华[3] 

机构地区:[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5 [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出  处:《医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6期2-6,共5页Bulletin of Med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后"计划资助项目;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学基金

摘  要: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的正确诊断及其探索基因治疗。方法和结果MTT法、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仪(FCM)、电镜、DNA电泳、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MPP^+致使MES23.5细胞活力显著减低,线粒体膜电势(△m)下降和氧自由基增加,MPTP、MPP^+和(或)6-OHDA使黑质细胞和(或)PC12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mRNA表达增加。微透析与HPLC、免疫组化等显示PD患者血IgG、脂多糖(LPS)、Fe^(2+)致使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减少,纹状体多巴胺(DA)降低,MPTP致使猴纹状体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一氧化氮增高。^(125)I-β-CIT、^(99m)Tc-TRODAT-1及^(125)I-IBZM、^(131)I-AIBZM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或)放射自显影显示PD猴、大鼠或小鼠模型的纹状体DA转运载体(DAT)功能降低和D_2DA受体活性增强。转TH基因成肌细胞或转TH与GTP环水解酶-1(GCH)成纤维细胞,以及腺病毒介导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治疗显示PD大鼠模型的旋转行为改善,TH和GDNF基因表达,以及DA浓度增加。结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免疫异常等与PD发病有关。DAT和D_2DA受体显像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TH和(或)GDNF基因可能是PD治疗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功能显像 基因治疗 PD 多巴胺 

分 类 号:R742.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