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阐释学和阐释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志辉[1] 

机构地区:[1]长沙学院外语系

出  处:《求索》2014年第7期59-62,共4页Seeker

基  金: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研究项目(2014-530);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C0109);长沙市科技局产学研金合作资金专项课题(K1309045-41)

摘  要:哲学阐释学认为翻译就是阐释,译者就是阐释者,在阐释过程中阐释者必然会表现出主体性。从理解的历史性来看,绝对客观的原文意义是不存在的,阐释者的历史处境和原文作者不同,他会对原文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阐释,体现出其创造性。阐释也是视域融合的过程,阐释者和原文两种视域存在无法消除的差别,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全新的视域,完成阐释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阐释者和原作者地位同等重要,渗透着阐释者的主观意识。

关 键 词:哲学阐释学 阐释者的主体性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