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不出“美的本质”的怪圈——20世纪新中国美学研究的局限与缺失之一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邱紫华[1] 于涛[2]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2]琼州学院艺术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出  处:《江汉学术》2014年第4期99-104,共6页JIANGHAN ACADEMIC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哲学与禅宗哲学的同构性研究"(12YJA751048)

摘  要:反思20世纪新中国美学研究的收获与局限缺失,对于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呈反向发展的态势,其对立的分水岭是中国美学的"本质主义"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本质主义"。新中国美学的重要收获是创建了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其研究方法上的局限与缺失之一表现为始终围绕着"美的本质"转圈,导致研究视野狭隘,涉及领域狭窄,思想观念陈旧,研究方法单一和僵化,这严重影响了学术界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的评价。21世纪中国美学急需发展的是各门类的艺术理论研究。应当把"自上而下"的哲学美学方法同"自下而上"的方法结合起来。

关 键 词:美学史 美的本质 意识形态性 反本质主义 

分 类 号:B830[哲学宗教—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