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性

作品数:644被引量:1595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志宏董学文石书臣熊韵波王元骧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身份政治的意识形态性剖析
《学术界》202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汪越 
2022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两制’关系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22KDC013)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右翼民粹主义在西方世界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反思身份政治,指出身份政治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成为资本主义的“共谋”或者说意识形态,但现有研究对于作为意识形态根本属性的阶级性的分析较少。基于马克思主义阶级...
关键词:身份政治 意识形态 小资产阶级 中产阶级 阶级分析法 
数字技术意识形态性及其应对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陈文捷 
在传统观念中,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与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没有同一性。然而在数字技术所连接和扩展的新型传播空间中,它突破了技术固有的属性,呈现出能够直接影响主体精神世界的意识形态特性,并生成了以碎片化传播形式、扁平化传播格局、个性...
关键词:数字技术 意识形态 挑战 应对 
延安文艺中构建“人民性”概念的三重力量
《华夏文化》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师爽 
2019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9J007);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号:19JZ039);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21AZX018)的阶段性成果。
“每种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工具,它们适用于自身的问题域”([澳]迈克尔·A·豪格、[英]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著,高明华 译:《社会认同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39页)延安文艺中的“人民性”概念是被建构出来的,其从...
关键词:政治逻辑 意识形态性 多米尼克 表达体系 认同过程 延安文艺 知识层面 概念工具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意识形态性探析
《时代人物》2024年第8期44-46,共3页席媛 
陆军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军校学员的意识形态引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XRW18)
20世纪中后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理性主义等为主要观点。后现代主义思潮高举反对宏大叙事的传统意识形态的旗帜,其内在生成了一种具有“后”特征的意识形态,其本质是一种“虚伪”的、隐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意识形态 后意识形态 
从解构到建构:ChatGPT意识形态性的生成机理及应对策略被引量:6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6期53-62,共10页姚建军 崔宇航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延安时期文化发展活力的生成与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2022YJ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hatGPT在创造新型传播主体、改变信息生产格局的同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新的风险挑战。应对ChatGPT的变革性与意识形态隐患,必须深入解构其原始算法设计、初期数据采集、后续进化更新等全过程中的西方价值体系,认识其“中立客观...
关键词:ChatGPT 意识形态性 人工智能 技术异化 风险治理 
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技术生成与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63-69,共7页沈娟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l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的定性与定量研究”(21BKS165)。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大数据已然成为国家之间争夺的重要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控了话语权。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日趋明显,其主要表现为话语霸权、文化霸权、数据迷信和数据霸权。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对数据的一系列处理,即...
关键词:大数据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安全 主流意识形态 
寻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合理路径被引量: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32期I0014-I0015,共2页戴中璧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的理论基础”(项目编号:2018SJA1085)阶段性成果。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思政教育的特殊规律。它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具有知识传授和意识形态构建双重功能,是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仅仅让大学生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
关键词:思政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 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构建 合理路径 马克思主义 双重功能 特殊规律 
杜甫生活考:妻室、荔枝与疾病
《扬子江(诗刊)》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霍俊明 
任何时代,诗人都是在主动或被动地抒写他们自己及同时代人的生活,然而生活并非不言自明,甚至从社会群体的圈层来看生活又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公共性、地域性、阶层性、差异性甚至意识形态性。生活一旦进入诗人的文本世界就可能会发生极...
关键词:同时代人 意识形态性 文本世界 文体意识 心理反应 杜甫 私人性 因人而异 
新时代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问题与策略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3期193-194,共2页李锦云 
一、新时期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问题1.传播主体构成失衡,传播路径发展不均。首先,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主体的构成以官方力量为主,民间力量为辅。政府的对外传播活动因其官方背景和较强的意识形态性,易引起海外受众的抵制。历史经验证明,单...
关键词:传播路径 传播主体 文化交流 对外传播 民间力量 意识形态性 问题与策略 文艺表演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概念的生成与范式的转变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3年第6期75-80,共6页乌兰其木格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2BZW184)的阶段性成果。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是随着“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提出而出现的文学批评术语,特指除汉族文学之外的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阐释的文章。但是,在“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建构期,批评实践不只是创作评论,还包括期刊著作的序跋...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汉族文学 批评术语 意识形态性 批评实践 文学史编撰 文艺理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