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适应的法社会学研究——主体间性的视角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星华[1] 任建通[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出  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64-69,共6页Journal of China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11JJD840005);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指导项目成果(SZ141263)

摘  要:我们以主体间性为视角,从刑释人员的"主体"需要出发来研究刑释人员社会适应问题,试图解释他们社会适应的困境。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使得非专业的个体在尚未涉及到的领域就需要专业人士协助去完成,即需要"专家指导系统"的帮助和指引。尤其是对于刑释人员而言,由于他们长时间的监禁生活,已与现代社会脱节。当他们重返社会时,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因为缺失专家指导而陷入了适应的困境。为了促进刑释人员顺利实现社会适应,需要对他们在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家指导,建立双重专家指导系统,即刑释前的恢复型专家指导和刑释后的发展型专家指导,以便于其顺利回归社会,降低重操旧业的可能性。

关 键 词:刑释人员 社会适应 主体间性 专家指导系统 

分 类 号:C913[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