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常佩雨[1]
出 处:《文艺评论》2014年第10期4-9,共6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艺思想研究"(编号:07BZW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先秦汉魏南北朝文编纂整理与研究(编号:10&ZD103)";郑州大学优博培育基金项目"孔子言论文献研究"(编号:201001)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陈桐生提出“七十子后学散文”(即孔子师徒的文章)的概念①,对于我们研究上博简孔子言论等出土文献,颇具参考意义。陈氏将“七十子后学散文”中七十子笔录孔子言行的内容,分作四类:一是孔子对众弟子口述礼仪和阐述礼义;二是孔子答弟子问;三是孔子应对时人;四是孔子语录与孔门逸事。⑦本文讨论的“上博简孔子言论”,大体属于陈氏所划分的第二、三类中的部分文献,即上博简所保存的、孔子答弟子问及孔子应对时人的文章(语言标志是“孔子曰”、“子曰”、“夫子曰”、“闻之曰”等),包括以下各篇:上博简(一)《孔子诗论》、《缁衣》,上博简(二)《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从政》,上博简(三)《中(仲)弓》,上博简(四)《相邦之道》,上博简(五)《季庚(康)子问于孔子》、《君子为礼》、《弟子问》,上博简(六)《孔子见季桓子》,上博简(八)《颜渊问于孔子》,上博简(九)《史籀问于夫子》等等篇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