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洋[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出 处:《文艺评论》2014年第10期69-74,共6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贡献常常与某种特定情感的审美化表达相关联,在抒情文学领域尤其如此。例如陶渊明与躬耕归隐之志,李白与慷慨浪漫之情,杜甫与忧国忧民之思等等。人类普遍拥有的情怀感受,往往在作家笔下得到了诗化书写。具体到词这种文体,它在诞生后经历了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的转变,能够通过优美的形式传达出作者丰富独特的人生感受。在两宋词坛,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善于表现情感意绪的名家。比如晏几道常写人生梦幻之感,柳永慨叹羁旅行役之愁,苏轼抒发乐观旷达的情怀,辛弃疾饱含抗战报国的激情……这些作者长于表现某种类型化的情感、心态,不仅形成了其作品相应的风格趣味;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拥有的各种情怀感受,在他们笔下得到了审美化、文学性的表达。评价一位抒情诗人,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他是否为某种情感、心态的典范化书写做出了贡献,看他的作品是否实现了特定情感的创造性诗化表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