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光[1]
机构地区:[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7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0期1-13,共13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文章梳理了从孔子到。/当代儒家仁学思想的发展演变简史,并对当代儒学发展前景及其理论形态作了创造性的探索。儒学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近代儒学、现代新儒学和当代新儒学七种形态变化。不同时期的儒学在本质上都是仁学思想的不同表现形态。它在先秦时期是"仁本礼用"的道德仁学,在汉唐时代是"德主刑辅"的经典仁学,在宋明时代是"修己治人"的经世仁学,在清代中前期是"经世致用"的力行仁学,在清末近代是"中体西用"的维新仁学,在现代是"开新外王"的心性仁学,在当代则是"新体新用"的创新仁学。当代仁学从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寻求儒学的当代定位。其具有理论雏形的形态是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论、牟钟鉴的"新仁学"论和吴光的"民主仁学"论。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架构,可以概括为"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的体用论,"一元主导,多元和谐"的文化观和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信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五德"价值观。"民主仁学"对确立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充沛的思想资源,在建立民主仁政、提升公民人文素质、辅助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