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国斌[1]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0期25-29,共5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66)
摘 要:传统哲学是以身体—精神统一体的崩解来解说死亡,在其古典形态中以精神生命的超越和不朽来否定死亡,在其现代形态中以身体机能的延续来对抗死亡。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现象学将死亡理解为此在最本己的"去存在"的方式,人类可以借此领会到自身的本真性存在。但将死亡理解为生存的完成,是从主体性的视角观照死亡,而主体性权能毕竟在其完成处(死亡到来之时)被终结,死亡终究是生存者不可理解的"绝对他者"。这一对死亡作为无法理解和无法同一化的"绝对他者"的生存论观照,敞开了人类原初性的"他者伦理"境域,而人自身死亡的不可替代性与杀死"他者"的不可能性,为丧失道德权威的世界提供了一种生成真实伦理经验的可能性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