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柏红秀[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14年第6期185-191,共7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诗词曲源流史"(项目号:11&ZD1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项目号:14BZW177);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唐代歌辞的演进"(项目号:2013M530828);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项目号:09JDZ0012);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音乐文化视野下的唐代歌辞史研究"(项目号:10YJC751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对于杜甫为《江南逢李龟年》作者的质疑始于南宋胡仔,学界对此至今仍有争辩。无论所持立场如何,争辩各方都有一个共识:李龟年与梨园关系密切,他不是梨园弟子就是梨园曲师。其实,这种理解本身是错误的。在众多关于李龟年的唐代史料中,只有一则史料言其为梨园乐人而它并非信史;只有两则史料将之与梨园置于同一语境下表述,但两者却为并列关系。李龟年是在唐宋历史演进中逐渐被误解为梨园乐人的,其始于中唐,到了宋代则成为普遍现象。由于质疑本身始于一个误解,故并无科学性可言,根本无须辩驳。据史料可证,李龟年是盛唐京城著名的市井乐人。受此启发,对于唐代文学研究中存在争议的一些重点和热点问题,不妨也可以尝试着从音乐文化这一视角切入以作出更为科学的判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