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红秀

作品数:53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雅乐唐代乐人俗乐白居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论坛》《江苏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人为喻”的审美思想与“情”的审美细化——白居易文质观审美刍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蒋瑞琰 柏红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ZW090)。
在白居易之前,中国古代的“文”“质”理论历经审美融合的演变发展,体现出“以人为喻”的审美特征。基于辩证统一的文质思想,白居易在文质观的发展与转向中对“以人为喻”的审美传统作了承继,并提出“气力”说与“粹灵”说,拓展出具有...
关键词:白居易 文质融合 以人为喻 “气力”说 “粹灵”说 
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乐人诗的新开拓
《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193-203,I0005,共12页柏红秀 张梦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唐代诗歌传播研究”(21BZW090)的阶段性成果。
中唐雅乐建制整体处于停滞状态,俗乐却因为君王喜好及朝廷鼓励与政策支持、宦官集团的高度重视及藩镇的着力追求而走向全面活跃,这种发展格局带来了中唐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由于诗歌的创作与表演是中国古代社会宴会的传统内容,宴乐之...
关键词:音乐雅俗流变 宴乐之风 中唐乐人诗 唐代诗歌 
论中唐听乐诗的叙事开拓
《江淮论坛》2022年第6期159-164,共6页王笑莹 柏红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唐代诗歌传播研究”(21BZW09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中唐诗歌叙事性研究”(KYCX21-3165)
“听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别类型,围绕听乐活动进行相关叙写,具有较多的叙事因素。中唐听乐诗不仅在数量上相对增多,而且叙事性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诗中听乐主客体关系呈现出多样与密切的态势,并且双方互动增多;叙述内容更加...
关键词:中唐听乐诗 叙事开拓 诗学意义 
权力、文化、时代:佛寺进入文学空间的三重路径——以唐代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为核心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朱怡雯 柏红秀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14BZW177)。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
关键词:佛寺 唐代佛寺诗 佛寺与唐诗创作 
论《霓裳羽衣曲》在唐诗中的书写及诗歌史价值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167-176,243-244,共12页柏红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间宝卷文献集成及研究”(19ZDA28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戏剧综合研究与文化生态建设”(2017ZSTD013)阶段性成果
盛唐描写《霓裳羽衣曲》的诗作极少。中晚唐约有六十多首,不少知名诗人参与过此类作品的创作。中晚唐诗人以它来审视盛唐历史的兴与衰,或将之视为太平乐来赞美,或将之视为乱雅的俗乐来批判。中晚唐诗人们还描写此曲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写...
关键词:《霓裳羽衣曲》 儒家音乐思想 雅乐 俗乐 
佛寺、权力与文学:论唐代慈恩寺诗的生成及诗史价值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20年第11期130-136,共7页朱怡雯 柏红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14BZW177)。
慈恩寺建于唐太宗朝,最初是唐代皇家祈福的寺庙,后成为玄奘译经场和京城儒释的活动场所。盛唐时伎乐文化繁盛,众多娱乐活动在此展开,慈恩寺的皇家权威性逐步消解,成为民间的游宴场所。慈恩寺诗因为景龙修文馆文士慈恩寺应制活动而兴起,...
关键词:慈恩寺 慈恩寺诗 地理空间 文学唐代诗歌史 
本土化、亲民化、全息化——地市级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路径被引量:2
《传媒观察》2020年第11期18-21,共4页柏红秀 
地市级主流媒体应当坚持本土化方针和内容优先原则,坚持生产和传播优质内容。在优质内容生产上,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拓展资讯内容的宽度;深入本地百姓生活,拓展资讯内容的厚度;重视热点事件、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提升资讯内容的...
关键词:地市级主流媒体 深度融合 发展路径 
盛唐音乐文化与元德秀的歌辞创作及其贡献
《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172-183,260,共13页柏红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14BZW177);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戏剧综合研究与文化生态建设”(2017ZSTD013)阶段性成果
元德秀在唐代极富文学影响力,但学界对他研究极其薄弱,这与他文学作品存世寥寥有关。基于中国古代诗与乐、诗与歌的密切联系,将他的歌辞活动放入盛唐音乐文化中来考察可以揭示其诗史贡献。盛唐音乐繁荣带来了歌辞需求的增大,但这种繁荣...
关键词:元德秀 盛唐音乐文化 元结 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 
《破阵乐》在唐代宫廷的兴衰及音乐史价值
《乐府学》2018年第1期65-77,共13页柏红秀 朱怡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的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4BZW177
《破阵乐》起于民间军营的《秦王破阵乐》,从太宗朝至晚唐敬宗朝一直在宫廷中有表演。太宗朝最为鼎盛,此后一直朝着衰弱的方向发展:作为独立的大型歌舞被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被压缩或被吸收进其他乐曲中表演;作为郊庙祭祀...
关键词:《破阵乐》 唐太宗 雅乐 俗乐 社会政治功能 审美特质 文艺建设 
立足高远 论述精美——评王莲《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年第3期115-116,共2页柏红秀 
王莲教授《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一书,其选题跳出了中国传统绘画史研究的旧有束缚,作了一番大力的拓荒工作,极富前瞻性;同时,其依据绘画的学科特点来架构合理的框架,论述上充分调动了作者的品鉴能力,使著作既具有学术性,也兼...
关键词:王莲 《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 前瞻性 民族自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