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燕[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205-213,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来华西士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海外传播"(12CZW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花笺记》在明末清初的广东一带,曾是独领风骚的民间文学唱本,这本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木鱼书,却是"维多利亚时代"来临前夕,以中国式"史诗"率先走出国门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汤姆斯英译的Chinese Courtship是该作环游欧洲的启航之作。对于当时的英国汉学界来说,身为"印刷者"的汤姆斯染指文学翻译,难免越俎代庖;他的译作,也因用词粗俗、语法错误频仍而被讥为"反韵律的译作"。但在中国诗歌阙如的文化背景下,汤姆斯的坚持与努力,却为中国诗歌的海外译介迈出了艰难的一步。本文结合西方读者的反应和主流媒体的评论,着重分析了《花笺记》选译缘由、"以诗译诗"的文体选择,以及该作在中西文化史上的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