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颜岩[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9-25,共7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0AKS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30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赫勒的现代性理论意欲分析现代性的危机和存续条件,从反思的后现代视角出发揭示现代人的"双重偶然性"生存境遇,将偶然性转变为命运。现代性的动力是启蒙的辩证法,只有超越理性派启蒙和浪漫派启蒙的限度,保持技术想象和历史想象双重束缚的有效性,才能维系现代性的平衡。现代性具有资本主义、工业化和民主三重逻辑,每种逻辑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单一逻辑的片面发展将导致现代性的终结。对民主逻辑的过分倚重必然会忽略资本逻辑和社会的总体危机,倒向自由主义。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超越了市民社会—国家二分的分析模式,一方面将资本主义视为现代社会的基本逻辑,用资本的逻辑分析社会的总体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域分化,坚持差异性分析,揭示现代性逻辑的多重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